【親子減壓】疫情下SEN孩子長困在家易發脾氣 育兒專家教6招親子減壓良方
發布時間: 2020/09/16 16:36
最後更新: 2020/09/30 12:46
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,學校持續透過不同模式,包括網上課堂進行教學,讓學生在家中學習。老師和學生要適應不同的學與教形式,一般學生遇上不少困難,更何況有特殊學習需要(SEN)的學生。
一般而言,他們需要具體而實在的學習模式,以及有步驟性的教學。疫情期間,他們不單難以理解及掌握教學內容,更因為恆常的訓練暫停,而出現行為或情緒問題。家長更要全天候照顧學習及行為差異的學童,亦令親子關係變得緊張。
行為表現倒退
疫情反覆,家長們不敢帶孩子外出,加上部分具行為差異的孩子會因不喜歡戴口罩或缺乏口罩,以致長期困於家中,情緒及體力無法適當地宣洩,故發脾氣、與家人爭執等行為問題都增加了。
另一方面,恆常的專業訓練暫停,家長只可透過學校與治療師的網上支援服務,進行家居訓練,對孩子的語言表達、大小肌肉發展等方面都有直接影響,甚至出現倒退的情況,亦難以滿足家長對教導及照顧孩子的身心靈支援需求。更甚的是,在抗疫期間,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增加,在急促的畫面(視覺)及聲音(聽覺)刺激下,更容易觸發孩子的情緒。
家長減壓良方
當遇上孩子情緒不安,吵嚷或哭鬧,成人的情緒也因而被牽動,大家不妨嘗試以下小小的建議,增加情緒正能量:
1. 在安全情況下,家長可先讓孩子,不作出任何回應或行動,讓彼此冷靜一會。
2. 深呼吸是一個較理想的平靜情緒方法,建議家長可倒數100以內的單數,目的在專注心算時分散負面情緒,從而慢慢平伏情緒。
3. 家長可嘗試小口小口地喝水,並讓水留在口中10秒,再慢慢吞下,過程中可倒數10秒,透過吞嚥動作,減輕緊張與激動的情緒。
4. 由於孩子在情緒緊張及不安時,每每未能表達個人感覺與需要,建議家長嘗試用「我口講你心」的技巧,思考及觀察在孩子情緒波動前所身處或進行的活動,猜測他的喜惡或問題所在,嘗試找出問題癥結。
5. 精神、體能透支或過於沉悶的作息,會使孩子出現不安的情緒,建議家長可留意孩子日常活動,應動靜交替及編訂作息時間表,避免過度疲倦或太長的靜止性活動,有助孩子適應轉變中的生活和節奏。擁抱與輕撫也對穩定孩子情緒有一定的作用。
6. 在假日或空閒時,可進行一些親子活動,如製作小食、小玩意、圖工或協助家務,可在幫忙小差事中,建立及鞏固家庭關係,亦可趁機訓練孩子的小肌肉、學習情緒管理、等候要求,與子女一同經歷「不一樣」的生活。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 / 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︰bit.ly/2JdOaiS
TOPick推出小學各級工作紙,參考名校精選試題,鞏固知識,緊貼學習進度。立即免費下載︰bit.ly/2X96KAZ
訂閱Telegram最新🍴✈️🎁優惠及送禮情報︰bit.ly/3bebLM2
撰文:救世軍學前教育發展主任黃佩凝